2018车市"寒冬"中的曙光 多家中国车企逆势上扬

“寒流侵袭”、“市场表现疲软”是过去一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大体现状,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370.98万辆,同比下降4.08%,出现了2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特别是中国品牌乘用车更是下滑趋势比较明显,全年共销售新车997.99万辆,同比下滑8%。而这也是近三年以来,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首次跌破1000万辆。

TOM网

TOM网

伴随着新车销量的明显下滑,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也有所降低,从2017年的43.9%跌至42.1%,而这一部分市场则被德系、日系韩系品牌瓜分。同样是出自中汽协的数据显示,去年德系和日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均上升了1.8个百分点;韩系品牌乘用车也上升了0.4个百分点。

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大国产汽车生产厂商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呢?下面让我们接着用数据说话。(注:以下各厂商销量数据均来自官方)

2018年自主厂商销量排行
厂商2017年销量(万辆)2018年销量(万辆)同比增长率
上汽通用五菱(含商用车)215207.7-3.4%
吉利汽车124.71150.0820.34%
长安汽车166.28150-9.8%
长城汽车107105.3-1.6%
奇瑞汽车6875.310.74%
上汽乘用车52.270.1934.46%
广汽乘用车50.8653.525.23%
比亚迪40.9752.0727.1%
江淮汽车51.0946.24-9.5%
江铃汽车3128.51-8.03%
制表:网通社 Internet Info Agency

从目前各大厂商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虽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寒流”影响,但明显它们的耐寒表现还是有着很大区别。其中,有5家厂商的销量继续保持上扬,另外5家则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销售情况不如往年。当然,这与各车企的体量大小息息相关,也与不同厂商应对“严寒”的方式存在一定关联。

在逆境中快速成长

TOM网

要说过去一年成长最快的中国车企,那就非上汽乘用车莫属了,在荣威名爵双品牌增长的加持下,其去年全年共完成整车销售70.19万辆,同比增长34.46%。其中,荣威品牌销量增长近20%;名爵品牌销量增长达100%。

TOM网

而这一切要归功于上汽乘用车在过去一年有多款产品(荣威i5荣威RX3荣威RX5、名爵ZS及名爵6)持续热销,同时企业在新能源领域以及海外市场(名爵)也都取得了不俗成绩。虽然70万辆的数字还不足以让上汽乘用车跻身自主厂商前五,但企业的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让它成为了应对“车市寒冬”最为高效的企业之一。

寒冬中加速转型

TOM网

如果说在过去一年,上汽乘用车是在逆势而上,那长安汽车就是在寒冬中加速转型。根据企业公布的销量数字来看,2018年,长安汽车共销售新车1,499,747辆,相比2017年下降了9.8%,不过新能源车型同比增长38.3%,达到了42,410辆。这样看,长安汽车貌似算是受挫比较严重的那一类型,不过这一状况其实是情有可原。

TOM网

去年对于长安汽车而言,是极为重要、也极富历史意义的一年。企业不仅先后发布了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北斗天枢”计划等重要战略,同时也为后续进军中高端品牌,以及全面停售燃油车加速电气化而努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转型的“阵痛”也许注定是在所难免,区别仅在于是否能够坚定的走下去。

不过好在针对已经到来的2019年,长安汽车已经提前做好准备,陆续将有多款新产品推向市场,相信将一改2018年的颓势,迎头赶上。

寒流面前“皮外伤”在所难免

TOM网

TOM网

当然,在中国车市整体销量下滑,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的今天,即便是一些大型的成熟车企,也无法避免会受到一些“皮外伤”。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和长城汽车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前者去年全年累计销量达207.7万辆,同比降低了3.4%,后者则略微下降了1.6%,全年累计销量达到了105.3万辆。

TOM网

从全年的同比数据来看,这两家车企的销量均相比2017年有所降低,但从环比数据分析,他们却恰恰已经适应了寒流的侵袭。以长城汽车为例,其从去年8月开始,环比均保持正增长,分别为19.67%、35%、26.94%以及20.35%,直至12月完成了同比6.5%的增长。另外在此期间,长城汽车还完成了哈弗、长城皮卡、WEY欧拉四大品牌的布局规划,其中哈弗更是实现了全球500万辆的佳绩,将进军国际舞台。

而上汽通用五菱的情况则与长城汽车相差不多,虽然去年总体业绩有所回落,但依然站稳了中国品牌汽车厂商销量NO.1的位置。可想而知,在寒潮面前,受点“轻伤”也无伤大雅,反而是磨砺品牌向上的一条捷径。


发布日期:2019-01-28 13:04:39  
来源:网通社
  •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图片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