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批 奇瑞新能源研发技术实力见证

近日,安徽省科技厅印发了《关于认定“衰老生物医学”等22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奇瑞新能源获得“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认定。其中,“轻量化设计与仿真”、“轻量化材料成型技术”、“铝合金材料连接技术”、“异质材料连接技术”及“轻量化车身系统评价”等五个专项实验室通过认定,用以开展汽车轻量化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研究。

奇瑞新能源于2015年开始开发铝基复合材料车体,产品开发实践中要解决工程技术问题,也规避不了关键共性技术难关,奇瑞新能源先后同机械总院、中科大、合工大等单位联合开展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攻关,期间积累了大量技术成果和开发相关实验装备。随着工作深入,奇瑞新能源深刻体会到对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机理研究的必要性,决定成立轻量化实验室。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汽车轻量化专业实验室,奇瑞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实验室立足于铝合金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车身轻质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此次省重点实验室的成功获批,标志着奇瑞新能源在科研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也进一步完善了奇瑞新能源重点创新平台布局,同时为新产品开发和企业承担的多项纵向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有力促进实现基础理论研究、原创技术开发到工程化研发和应用。为未来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开启更多强劲动力。

奇瑞新能源高精度铝合金三维拉弯项目

对于奇瑞新能源来说,这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厚积薄发的结果。作为最早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的企业之一,拥有21年研发经验,承担过多项国家级科研任务,截止目前,获得已授权专利高达2889项,发明专利国内车企排名TOP1、全球排名前三。已逐步建成拥有整车集成、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开发能力的新能源技术研发体系。与此同时,在轻量化领域,奇瑞新能源也是少数拥有研发实力以及装配量产车型的企业。


平台层面,奇瑞新能传承了“技术奇瑞”的核心竞争力,倾力打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V字型”正向研发的全国唯一、轻量化纯电动汽车平台——LFS纯电平台。其融合了奇瑞新能源正向研发流程中积累的技术储备,及国际领先的超级轻量化车身技术,不仅拥有高度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同时平台采用环状路径车身结构和全铝型材骨架,实现超轻量化优势,充分实现安全与节能的平衡。

产品层面,作为A000级纯电车细分市场领导地位的奇瑞新能源小蚂蚁,就是纯电车轻量化的标杆力作,也是国内自主品牌中首款使用轻量化全铝车身打造的新能源纯电车型。整车采用轻量化全铝车身架构,重量较传统车减重40%。车身采用奇瑞新能源引以为傲的“3R-BODY”环状车身结构设计,不仅有力保证了驾乘安全,同时也有利于整车轻量化、操控性,有效延长续航里程。

自2017年上市以来,奇瑞新能源小蚂蚁已历经四次进化,一直深得用户好评。其灵动的外型、同级唯一两门四座空间布局、410km超长续航里程、四轮独立悬架、五星安全等核心实力上全面领先,占据A000级纯电车细分市场领导地位。

历时三年蜕变四次进化升级,实力与口碑俱佳的奇瑞新能源小蚂蚁产销量已达13万+,拥有百万用户口碑见证。并获得过多项第一:国内第一款正向自主研发的新能源纯电车型;第一款使用轻量化全铝车身打造的新能源纯电车型;国内第一款续航超过300公里的2门4座纯电车型;第一款实现具备自动泊车功能的新能源纯电车型;细分市场销量第一的新能源纯电车型;共享出行渗透率第一的纯电车型。


纯电SUV S61 超轻量化车身结构

除此之外,在2019年底,奇瑞新能源首款轻量化全铝车身纯电SUV-S61也正式下线,作为奇瑞新能源核心战略车型,S61,融合了奇瑞新能源最新尖端科技,并结合了消费者使用需求以及审美趋势。S61的上市,将为用户提供一种更智能、绿色的出行生活方式。

另外,在企业制造层面,奇瑞新能源也在不遗余力地加大创新投入,制造奇瑞新能源小蚂蚁铝车身骨架纯电动汽车的芜湖“智慧工厂”就是在这种创新环境中建立的。早在2018年,为进一步提升生产规模和产能的释放,给广大民众的绿色出行体验提供产品生产的有力保障,奇瑞新能源就实现了二期工厂项目成功投产,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智慧工厂”。在智能制造方面进行了系统创新,紧跟智能科技时代的生产节奏,提高生产效率。整个项目打通MES和设备层的信息壁垒,实现生产计划管理、过程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保障和能源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有力促进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升自主品牌汽车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批对于奇瑞新能源而言,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未来,奇瑞新能源将力争通过3-5年建设,将实验室培育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打造铝基轻量化汽车标准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品质提升、汽车轻量化技术行业探索和积累做出应有贡献。


发布日期:2020-03-06 11:47:25  
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图片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