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而言都要稳住阵脚,对政府而言越是这个时候,保持减税降费、持续稳定性政策,不要出短期政策,短期政策迟早要还的,会让行业更加混乱。“6月4日,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亮相2019中国汽车重庆论坛时如是说。
朱华荣在演讲中提到了两组数据:1-4月乘用车下降了14.8%,中国品牌同比下降了23%,更严峻,但是好消息是实销情况并没有这么可怕,实销乘用车下降了5.4%,中国品牌下降11.8%;第二,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从41%下降到38%,4月份甚至下降到33%。
朱华荣直言,产业严冬的至暗时刻即将到来。面对当前的产业形势,朱华荣提出四大判断:
首先,宏观经济带来的不良效应,除了宏观经济的短期不确定性,政策的波动也构成产业当前的新问题。朱华荣以新能源政策、汽车下乡等等政策为例,指出促进消费政策出台了,但是实际上对产业并没有实质性影响,但是消费者持观望。
第二,产业风波不断,淘汰赛加速;小规模和弱势资本新形势下没有机会;大批弱势品牌出去、产业关停并转成为常态;中国品牌的生存空间被压缩,提升中国品牌迫在眉睫。
第三,主流的中国品牌具有巨大的机会;
第四,中国是全球互联网科技最领先的国家之一。汽车产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发展的机会,从跨界合作来助力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同样用互联网思维来促进品牌的快速提升。
“汽车产业到了一个多元多次回归方程式的时代,现在这题不是没得解,但是很难解。”朱华荣如是说。围绕这道难题,朱华荣提出建议:对政府而言,对全社会而言都要稳住阵脚,对政府而言越是这个时候,保持减税降费、持续稳定性政策,不要出短期政策,短期政策迟早要还的,会让行业更加混乱。对行业来讲,抱团取暖,携手前行,对企业来讲坚持战略转型,熬出伟大。
以下是演讲实录:
朱华荣:尊敬的徐留平董事长,王侠会长,各位同行,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王侠会长定的主题是“创新图强”,无疑是当前汽车产业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里面,特别是对汽车产业来说,是一个指南针式的讨论。
先看一些数据。刚才徐留平董事长高屋建瓴的看法,我判断中国汽车产业确实到了一个寒冬时代。坏消息是1-4月乘用车下降了14.8%,中国品牌同比下降了23%,更严峻,但是好消息是实销情况并没有这么可怕,实销乘用车下降了5.4%,中国品牌下降11.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第二组数据,可以看到市场竞争确实更加激烈,我们看到是紧凑型轿车和SUV合资和自主的价差,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进一步下降了10%,进一步打到了一快。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从最高的41%下降到现在只有38%。实际上4月份的数据大概下降了33%,在这一轮中中国品牌无疑面临众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刚才讲的产业的严冬已经到了。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是严冬的至暗时刻已经到了或者即将到来。
怎样看待这样的形势?
首先是宏观经济带来的不良效应。这个不用解释,大家比我研究很多,特别是短期一系列经济的发展。长远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方向性和不确定性,在短期的不确定性在一系列因素下增加。
本来宏观经济有不少的问题,但是对于产业来说出现了更加严峻的问题,政策的波动带来我们这个产业当前的一个新问题。比如说本身新能源政策的波动、智能化等等,包括下乡等等政策,价格战等等,以及促进消费实施方案这个政策出台了,但是实际上对这个产业并没有实质性影响,但是老百姓持观望。
第二产业风波不断,淘汰赛加速。新旧产能的调整、优胜劣汰在加速。在这一轮下来,小规模和弱势资本其实是无法支撑竞争的,在高速增长或者增长期的时候有一定的机会,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已经没有机会了。这一轮里面,无论对于合资品牌,弱势的合资品牌,还是国内传统弱的品牌,还是对新势力造车结局都是一样,大批车企出局,产业关停并转会成为一个常态。其实大家已经看到,我认为未来一年内这种情况是最严重的时期。当然同时我们看到中国品牌生存的空间被压缩,刚才说到价格,合资向下、自主向上,价差在缩小,同时原来中国品牌,原来说过他有四大红利,现在都消失了,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短兵相接的年代。中国品牌提升或者品牌培育的时间周期会进一步压缩,在不同的年代培育一个品牌需要20个,有的品牌说需要30个,但是现在已经不给中国品牌20年、30年这样的机会,这是最为严重的,所以提升中国品牌已经到了迫于眉睫。
汽车行业多了一个多元多次回归方程式的时代,原来我们是一元二次、一元一次很容易解决,现在这个很难解决,尽管也有解,但是不是谁都可以解。当前汽车出现了“放血”现象,因为市场激烈的竞争,大家都在降价、促销甚至半价,国5、国6切换,6月份这场血战我估计非常惨烈,但是放血求存最后必将是失血过多而亡。我常说另外一个观点,要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更好的办法,激烈的竞争让产业回归正常、良性发展最好的手段。
是不是没有希望?有希望,在这里用了两个字“开放,蕴含回暖”的“春机”。开放,包括心态的开放、合作的开放、同行之间的开放、上下游的开放等等。一个是本土,我这个本土不仅仅是指中国品牌,凡是真正深入扎根到本土你的机会更多。
表现在一个是中国的经济活动,仍然是最具活力的。尽管我们的增速在放缓。二是中国的政策。从“两会”李克强总理报告中可以看到,减税的政策仍然是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减去的是包袱、增加的是活力。同样的,还有一系列。
第二个方面本地化的能力,十分有利于本地品牌的快速成长和竞争力的发展。纵观全球,其实全世界的竞争都是这样,无论是汽车还是其他产业。快一定是打败慢,近一定打败远。高频互动,这里指产业间、客户间的高频互动,这是本土具有的优势。比如包括制造业,制造业在中国的优势,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昨天马光远(音)经济学家在说制造业强的地方一定是创新最具活力的地方,我赞成他的观点。可以看到在中国目前创新的幅度,它是最具活力的,中国这个市场依然潜力巨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们一起研究,而且我忠实支持这个观点,4千万的市场并非不可能。这里面既有理论的依据,也有现实的意义。
第三主流的中国品牌具有巨大的机会。补足短板、补齐短板、焕发生机。这里面表现出主流更懂市场,产品力提升到相当的能力和水平,可以和其他企业竞争,三是效率最高,四是创新活跃度更高,五是稳步走向全球竞争更有机会。
第四中国是全球互联网科技最领先的国家之一。这是我们汽车产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发展的机会,从跨界合作来助力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同样用互联网思维来促进品牌的快速提升。
当前寒风刺骨,难掩长远的勃勃生机,但要享受春暖花开,必先渡过天寒地冻。
三点建议:
第一,对政府而言,对全社会而言都要稳住阵脚,对政府而言越是这个时候,保持减税降费、持续稳定性政策,不要出短期政策,短期政策迟早要还的,会让行业更加混乱。对行业来讲,抱团取暖,携手前行,对企业来讲坚持战略转型,熬出伟大。
这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后面长安的一系列实践,在这里就不再详细的赘述,谢谢大家!